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——“巧言如簧智选+,颜之厚矣。”
这句话是说那些巧舌如簧、厚颜无耻之人,品行往往很差。
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德行,通常会看其长相、行为举止,其实,只需听他们说什么,便能够一下子知道人品如何。
如果你的朋友经常把下面这4句话挂在嘴边,多半“面善心黑”,不要深交。
一、“我随口一说,你别往心里去”
相信你身边一定有这类人,他们揪着你的糗事、缺点、错事不放,在公众场合大肆宣扬,还会添油加醋描述一番,把你弄的很难堪;
然后,说完还加上后缀,“我随口一说,你别往心里去”。
如果你当场生气、回怼,他们就会说“开不起玩笑呀”、“干嘛这么较真”,明明你是受害者,结果成了小肚鸡肠的人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“微冒犯”理论,某些人用“无心之言”为借口,掩盖话语背后的恶意;
这类人缺乏同理心,完全无法共情别人,通过贬低、讽刺、歧视或否定别人来获得优越感。
如果你这样的朋友一定不要深交,面对这句话就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,你也挑对方痛点去说,结尾说“我也是随便一说。”
二、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”
习惯说这句话的朋友,他们很喜欢说教,常摆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,然后给你提建议;
说的头头是道、句句在理,然后就以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”结束。
而且智选+,他们很聪明,总是站在你的角度去说,
比如“换我,我就不接那个项目,费力不讨好,真的,我都是为了你好”“要是我,我早和他分手了,我都是为了你好才说的”
这些话都属于典型的“道德绑架”,打着“对你好”的旗号,潜移默化中干涉你的工作、生活、感情,几乎是无孔不入;
你若不听他们的话,他们就以“不知好歹”进行情感勒索。
面对这样的话,就可以用著名心理学家说过的这句话回击:
“真爱是,如你所是,假爱是,如我所愿。”
这都是你想要的,而不是我想要到的。
因为心理学上有一种“投射反应”,一个人某方面得不到满足,或是出于嫉妒,便会假装对你好;
所以远离这类伪善人,他们说教的那一刻,你就要及时结束话题,避免自己受影响。
三、“我不是针对你,别误会”
频繁说这话的人,他们心中对你不满,不会直接表现出来,而是选择“隐性攻击”的话术,既能抨击他人,又能让自己逃避责任。
正如心理学家哈丽雅特·布莱克所言:“‘我不是故意的’掩盖‘我就是故意的’”。
我们都说,损友才叫真朋友,其中就掺杂了这类人,比如你买了漂亮衣服,他们嫉妒,便会说“这衣服又土又显胖,我不是针对你,别误会。”
另外,有一句话“我对事不对人,不是针对你。”与这句话“我不是针对你,别误会”本质都是一样的。
这种话术很高明,如果你没有听出来背后的敌意,长时间与他们交往,你就会被PUA,陷入自我怀疑中,严重的话,可能患上抑郁症。
如果你听出来了,进一步追究,那么就显得你很小人,所以,这句口头禅的杀伤力很大,你有爱说这句话的朋友,一定要离的远远的。
四、“我只和你一个人说这事了”
这话很能拉近两个人的距离,无形中你成了他们最亲密的人,殊不知,他们是通过分享秘密来建立虚假信任。
事实上,这些秘密没有多重要,信息也不一定准确,他们才不会对你说真心话,目的是利用“信任”操纵你的行为。
还有一种情况,他们就是“大嘴巴”,不止对你一人这么说,你若相信了,一旦将心中秘密说了出去,很快就会人尽皆知。
当然,后者不算严重,前者是最为恐怖的,心理学中的“三角化”理论指出,他们会将你卷入自己的权力游戏,而你是他们选定的“炮灰”。
职场上,这类人就很常见,他们背后与你说旁人的悄悄话,不久后,秘密泄露了出去,他们就会恶人先告状,你是百口莫辩,最终就被旁人唾弃。
因此,交友是一门学问,我们不能忽略语言背后的深意,遇到把这4句话挂在嘴边的朋友,切记不要深交;
他们如同披着羊皮的狼,假装无辜、善良,你若没有识破,深交的后果,那就会吃大亏。
愿你我都有一对识别言语真假的耳朵,不要在虚伪的言语中消耗自己。
-The End - 作者-刘森 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